警惕新技术漏洞!智能手机可能成为窃听工具手机雷达「警惕新技术漏洞!智能手机可能成为窃听工具」
近年来,随着语音助手和各种应用的普及,人们越来越关注智能手机的隐私安全。最新的研究显示,智能手机中的惯性测量单元(IMU)如陀螺仪和加速度计,实际上可能成为窃听的间接工具。这表明,即使是没有开启麦克风权限的应用程序,也可以通过检测声波振动来监听用户的对话。
巴基斯坦拉合尔管理科学大学的Ahmed Najeeb及其团队近期在预印本平台arXiv上发布了研究,揭露了一种新的攻击方式。研究表明,通过微调陀螺仪和运动传感器的测量时间,可以将应用程序的实际采样率从每秒200次提高到400次。这一发现使得黑客能够以更高的精度重建被窃取的音频内容,最终导致单词的错误率降低至83%。
值得注意的是,谷歌之前对Android应用进行了措施,限制IMU数据的采样频率,以降低窃听风险。然而,Najeeb的研究显示,当前的安全措施显然不能有效防止这种复杂的窃听攻击,亟需重新评估和完善。
尽管谷歌尚未对此做出正式回应,但英国萨里大学的Alan Woodward对此指出,虽然修复漏洞是必要的,但这种攻击在现实中会面临一些限制:黑客需要先入侵手机才能接触到这些传感器。而实际上,其他更加直接的窃听手段可能更为简单有效。
在这个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,科技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,但也潜藏着隐私安全的隐患。用户在享受智能设备提供的服务时,需提高警惕,善用密码保护、应用权限设置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个人隐私。此外,安全科技团队则应加大对潜在漏洞的研究,确保用户信息的安全。
随着AI技术的发展,如何将其应用于提升安全防护也日益成为研究热点。例如,AI可用于分析和识别异常的传感器数据,以实时监测可能的窃听行为。这一切都表明,技术进步虽然带来了便利,但背后的隐私与安全问题却需要我们共同面对。
在此背景下,对于AI工具的选择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。使用先进的AI工具,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和提升工作效率,避免信息被滥用。比如,搜狐简单AI作为一个全能型AI创作助手,提供了众多实用功能,包括AI绘画、文生图、图生图、AI文案、AI头像等,能够帮助用户在日常工作中省时省力。通过掌握这些工具的使用,我们能更有效率地进行创作和思考,提升自身竞争力。
搜狐简单AI链接(免费,长按链接致浏览器体验,或点击文末链接体验):https://ai.sohu.com/pc/generate?trans=030001_pjj_0809
狠狠搞钱!打工人都在用的AI赚钱神器,AI带你月赚2W ,点击立即体验【搜狐简单AI】 → https://ai.sohu.com/pc/textHome?trans=030001_jdaidzkj
点击查看【真人转漫画】新手教程及变现案例 →
海盐版权声明: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,请及时联系我们,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,E-mail:xinmeigg88@163.com